定海谈 | 从“嫏嬛福地”到“天一阁”

2017-04-06 定海桥互助社 定海桥 定海桥

定海谈067

论明清藏书园林在知识分子观念下的演变

——从“嫏嬛福地”到“天一阁”

讲述:周功钊(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

主持:陈韵

时间:2017年4月8日(周六)19:00-21:30

地点:上海杨浦区定海港路252号 · 定海桥互助社

报名:关注本号,回复“定海谈67+姓名+手机号”

/友情提醒/请参加者用10元(或更多)支持互助社。可投入现场募款箱或“赞赏”本条微信。

北京半亩园中“嫏嬛妙境”处旧照,1909年

本次讲述基于周功钊博士的硕士论文。我们希望这次有浓度的讲述,并不只是在追溯一个历史上的建筑传统,而能开拓我们理解作为实践的、广义的建筑,在思想和知识上的面向,从而为我们当下的工作同历史传统的关系提供思路。

讲述摘要:元代小说中首次出现了对西晋石室藏书胜景——“嫏嬛福地”的描写,并被之后的明清文人知识分子用作书楼的命名,成为了藏书建筑发展的潜在历史线索。周博士的讲述将围绕与晚明文人张岱和清代藏书家完颜麟庆有关“嫏嬛”的园林活动;拾得并发扬至其文学和园林的构想,后者以道教理念、园林建筑和绘画表达,落实在京城营造的“半亩园”中的“嫏嬛妙境”。之后,从作为历史文本的分析转向对现存明代建筑遗存“天一阁”的考察,引出了“嫏嬛福地”在“四库七阁”藏书楼建筑实践中隐藏的另一条线索,揭示了中国传统知识分子在(个人)知识空间基础上,对建筑(园林)实践的影响。

文嘉(1501-1583)张公洞与“图志“中的“洞天福地”版画


“天一阁图”


“文澜阁”地盘图  资料来源:杭州文澜阁展览陈列室

讲述人:周功钊 

1987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2014年开始攻读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博士学位,导师王澍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学院建筑系外聘讲师。研究领域为园林书写与兴造、聚落图志与空间营造。2011年参与兰州马岔村生土建造实验;并在之后几年时间对浙江二十余个村落进行建筑类型和技术的调查和设计实践。2015年完成译著《我所在的地方》(隈研吾著)。

本期策划和图文编辑:陈韵

定海桥互助社地处历史性的工人社区之中,现在,移居人口为这里注入了新活力。互助社是一个自发组织,也是用于社员共同学习、会谈、待客、反思、组织、创作的活动现场。通过对集结与创造艺术/知识之方法的探索,互助社意在促成邻里或同志之间在互惠的原则下互动、互助、合作。互助社会举办讲座、游览、出版、地方特色的晚餐、学者驻地、放映活动和城际交换等项目和活动。欢迎关注我们的网站dinghaiqiao.org。

「定海谈以定海桥社区为基地、以地方经验为参照,关涉港台日韩新马等亚洲各地的社区文化实践,团结各界人士,试图为社会发展与变革提供新观察与新思想。